“父母的称谓”
一场闹剧,反映出代孕之痛。当交易破裂,代孕女与买主之间,不知该把母亲的称谓赋予谁。
所以拔出萝卜带出泥,“代孕”二字浮出水面之后迎面而来的是伦理问题。
(资料图)
《我就是演员》里的短片《宝贝儿》就讲述了一个代孕的故事,任敏饰演的女孩蔡雨姗代孕,男友张远(陈宥维饰)却以为这是他们的孩子,片中的“代孕中介”,促成了蔡雨姗和怀不上孩子的女人贾倩(胡杏儿饰)的交易。蔡雨姗产生了感情,不愿意还回孩子,而贾倩一无所有,只想要这个孩子...现实的相反之处在于,买家不想要。
在代孕里,亲情无法被界定而生命被商品化,何其复杂、何其无辜。
在法律上,代孕在中国被明令禁止,女人子宫的使用权仍然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为什么代孕让所有人愤怒?
《宝贝儿》里代孕中介一看蔡雨珊不想给孩子,立马加砝码,“我给你再加5万。”这就是有偿代孕的核心,交易。
很多女性看到长及20厘米的取卵针已感到心寒。
更何况还有,孩子被拿走后可能发生的创伤性心理。
代孕不合法,也碰触了道德底线。女性去选择成为“孕妈”,是生计所迫也好,是另有打算也罢,始终是案板上的鱼肉。用一场漫长的孕育过程去换取收益,损耗极重且低廉。如果女性在其中不是自愿的,那么在社会、法律、道德层面的纠纷就一步一雷区。
豆瓣网友写了一篇长篇小故事来描绘“假设代孕开放后,女性的处境”,它也许会导致女性群体内部的剥削。
上下滑动查看
在这种设定情景之下,买家愿意花更高的价钱寻找高质量的代孕母亲,那么这个层次的代孕妈妈可以偷梁换柱找到自己的下线,下线还可以再找下线,最后势必有一个“下线”要把孩子生了。
这时人人都还以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吗?其实恰恰相反,敲骨吸髓,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其中的一环。正如董卿在《主持人大赛》中的那句点评,“枪响之后,没有赢家。”
而即便输了,成年人尚且有自保的能力,被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孩子呢?
《不完美的她》里周迅有这样一句台词,“不都说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无偿的吗?在我这是相反的,我觉得孩子给父母的爱才是无偿的,就算被抛弃了,也是一直爱着他们的。”
成为一个合格的大人,再去做父母
为什么想要拥有一个孩子呢?
也许是因为想成为母亲、父亲,想拥有家庭和亲缘;也许是爱到深处,想要用一个孩子来延续这份爱情。
《听见她说》里有这样一个故事,名叫《许愿》。杨紫饰演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小雨,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。因为她无法释怀丈夫的出轨,一直活在一种自强和自虐交替的情绪中,这种痛恨也影响到了女儿的成长。
报备生活、偷看日记、以极高的要求管束小雨所有生活的细枝末节还不够,她还不断重复地告诉女儿:爸爸是坏人。
小雨与父亲此生的最后一面,是他在校门口来看望她,并带了自己的所有积蓄。女孩却决心不回头,坚决不回头,最后知道了那是身患绝症的父亲生前最后的光景。遗憾和懊悔一直折磨着她,解铃还须系铃人,这份心结却不知道找谁去解了。小雨的心愿是,生下来也是受苦,不如别生我了吧?
小雨只是很多受原生家庭影响的女孩的缩影,比小雨更可怜和更弱小的孩子还有很多。为人父母之前,是否能先自问是否可以给他/她一个成熟的父母、一个温馨的家庭、一份无私的母爱、父爱?如果做不到,也许可以再等等。
《知否》里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是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”。明兰的生母即便势微、早逝,却留给了明兰生存的智慧,“不要出头拔尖”,木秀于林风必摧之。也正是因为感受到母亲的疼爱,祖母的疼爱,她即便孤独,内心依然有“避风港”,才能长成一个清白智慧的女人。
孩子是独立的生命,并不是旅游纪念品。父母的称谓背后,最大的字是责任感。
做不了成熟的大人,“不察物情,一生俱梦境”,又何苦把下一代牵扯进来呢?
﹀
精选回顾
﹀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