困扰教育界的10种怪现象,是时候打破了! 环球即时看
时间:2023-05-24 08:33:50    来源:校长传媒

教育是一个宏大和长远的话题,注定深系千家万户,关乎很多人的命运。然而由于各种因素,当前教育出现了诸多不符合常理的怪现象,严重制约了教育的良性发展,需要予以解决。


(资料图)

本文转载自晨阅浮一白,作者:浮生若暖

01

只有畜牧局没有

给老师布置任务

去年5月火出圈的《只有畜牧局没给老师布置任务》的网文中,作者粗略统计了当下教师干的各类杂事:扶贫、反诈、禁毒、消防、卫生、防溺水、防诈骗、防欺凌、防触电、防火灾、防盗窃、防地震、扫黄打非、综治民调、交通安全宣传、文明城市创建、社区卫生检查、社区各种表演、社区慰问老人、家访催缴学生医保,等等。

如此看来,只有畜牧局比较友好,暂时未给老师布置任务。但随着劳动课的开展,保不齐畜牧局也来指导工作,比如让老师带领学生养鸡养鸭,然后拍照留痕,收集学生养鸡养鸭心得,编写养鸡养鸭指南,那场景简直不忍直视。

课,可以不上,但会不可以不开,表不可以不填,学生医保不能不催缴,上级部门的任务不能不完成。

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,原因很简单。

一是,学校势弱,各级行政部门都把学校变成了自己整资料、造业绩的基地,老师也成为各级行政部门的“跑腿人”和“工具人”;

二是,老师听话,不善拒绝也不会拒绝,并且可以依托学生和家长迅速完成工作,效率极高,俨然是一个很好的劳力资源;

三是,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缺乏正确认识。

不得不说, 学校“多管闲事”,老师“不务正业”,实际上反映的是当下学校教育的无奈与尴尬,事事都要进校园,事事要让老师完成,是对教育的不尊重,也是当下家校矛盾产生的根源所在。

02

不能给学生排名,

却在给老师排名

为了缓解学生心理压力,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,减弱教育内卷,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,国家就专门出台意见明确指出: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。

国家规定在前,很多学校不会公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,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,然而在暗地里却按照教学成绩给老师们排名,跟各种评优评奖相挂钩。以至于每次考试后,一些学校教务处和年级组会花大力气来分析成绩,计算出每个老师授课班级的平均分、及格率、优秀率和对班级成绩的贡献率,然后打印出来,分发给每个老师,在各种大会小会进行分析研判。

奖励成绩突出老师的同时,也会对成绩不理想老师进行不点名批评,更有甚者在大会上点名公然指责,并要求这些老师在大会上做自我检讨,真是斯文扫地。

为了保护学生的尊严和隐私,不公布成绩和排名的同时,却 以教学成绩来给老师排名,固然可以激发老师的积极性,却忽略了老师个人尊严。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,老师不得不将成绩放在首要位置,将压力传导在学生身上,为了提升学生成绩会对学生要求更加严格,学生负担必然会加重,更会加剧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,影响同事间的关系。

03

课题“满天飞”,

少有落实者

课题研究,是一所学校教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经,也是教师职称评审时的硬性要求,因此几乎每个当老师的,都会接触到课题研究,都会进行课题研究。

为了职称评审,不少教师热衷于课题研究,研究内容可大可小,营造了一种热闹的氛围,为学校领导喜闻乐见。

要知道,从科研课题的资料收集、课题论证、课题立项到课题实验研究,到最终的课题验收,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,也就意味着课题研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。然而一线教师每天忙于教育教学,少有精力来研究课题,只能疲于应对。

以至于不少课题资料很完整,却没有真正研究的东西,空空如也,经常出现“穿新鞋走老路”或者“穿别人的鞋,走别人的路”的现象,只为了职称而申报,为了结题而结题。

一旦拿到结题证书,课题组就会解散,很难将课题成果予以推广,失却了课题研究最初的意义。

04

“寒门出贵子”的现象变少

课题研究,是一所学校教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经,也是教师职称评审时的硬性要求,因此几乎每个当老师的,都会接触到课题研究,都会进行课题研究。

很多年以前,寒门家庭出身的孩子是上进、好学、努力的代名词。相比之下,富裕家庭出身的孩子,却不如寒门家庭出身的孩子那样的讨喜,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富裕家庭出身的孩子不求上进,只想着玩乐。

这是因为寒门子弟必须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,富人子弟不努力照样家财万贯,以至于出现了很多“寒门贵子”的例子。

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, “寒门难出贵子”却成为一个客观的现实。

以笔者任职的县城中学为例,被学校寄以厚望的重点班里,农村学生越来越少,考上985、211名校的学生以城镇学生为主。家庭情况不甚理想的学生反而不喜欢学习,成天睡觉、打游戏,甚至出现顶撞老师的现象。

家庭情况相对较好的学生很努力学习,努力向上,反而是那些家庭情况不甚理想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,不想改变自身的命运,导致考上好大学的都是一些家庭情况相对较好的学生。

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, 很大程度上在于“寒门子弟”所拥有的教育资源较少,父母重视教育的程度不够,很容易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,进而导致“寒门子弟”向上的道路受阻。

05

干得越多,拿得越少

相对于其他编制行业,或多或少都有年终奖、车补等额外补贴,而教师的工资自2019年起,主要由岗位工资、薪级工资、绩效工资和教龄补贴四部分组成。

其中能拉开差距的主要是岗位工资,主要由教师的职称所确定,故而在一定意义上, 职称高低直接关乎教师的收入。

打个比方说,同样的老师,同样的能力,同样的成绩,只是职称不同,往往相差几百元甚至上千元,严重影响部分老师的积极性。

同时职称终生制,会一辈子享受相应职称的待遇。所以很多人把评上高级教师作为职业的终极目标,一旦评上就没有追求,就会千方百计要求少教课或者不教课,去往相应处室或实验室等清闲岗位坐等退休。

于是学校就会出现一种独特现象,高职称老师干活少,拿钱多,还轻松;低职称老师干活多,拿钱少,累死累活,往往引发不必要的事端。

06

外行领导内行

有网友吐槽称:我们校长,教语文出身,已经十几年不曾在一线教书,突然有一天兴致勃勃地告诉高三语文备课组长,说某某诗词今年高考肯定会考,却不知道这篇诗词早已在课本上被删除。

不知事情真假,但是却折射了教育行业的某些尴尬现象:外行领导内行。

目前的学校管理者,绝大部分是教师出身,因为工作业绩突出,或者其他因素,跻身领导岗位后,往往会以工作忙为由,脱离一线教学岗位。从关心学生到关心教育局,从研究教材到研究文件,从天天上课到天天开会,可以说,与教育教学相去甚远。

然而 教育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,没有实践做基础,靠一腔热血,空谈理论往往会碰壁,适得其反。

但是部分校领导不甘总体指导和顶层设计,总觉得一线教师做法落后,不符合自己的心意,故而花重金去优秀学校学习经验,将其模式复制到自己学校,却忽视了自己学校的情况,最后搞得一团糟,反而责怪老师们不努力,没有认真领会领导的意思和优秀经验的精髓。

从未想过自己的原因,也从未反思过自己的行为,碰壁之后,依旧如此。

07

把老师当学生管,

把学生当“祖宗”供

近些年,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,师生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一言概之,把老师当学生管,把学生当祖宗供。

一方面给老师制定各种规定和要求, 把老师当学生管,事事要考核,考核就与绩效工资挂钩,甚至关系到评优评奖和职称晋升。如上班需要刷脸签字、上课需要提前三分钟到教室、教案要按照模板书写,每个环节都不能错……然后各种考核层出不穷,面面俱到。

越是考核多,老师们就越没有积极性,越没有积极性,领导的管理措施就越严格,进而导致教师队伍人心涣散。

要知道,在某些学校领导眼里,老师和学生都是自己管理的对象,哪怕一名小小的中层干部都可以对普通老师吆三喝四,颇是威风。

学生没给老师问好,正常现象;老师没给领导问好,居然要被点名批评,自以为自己比普通老师“高一等”,老师就该服从领导的各种管理。

另一方面却对学生过分纵容,学生只要不犯天大的错误,一般不会受到实质性的惩罚,倘若有老师因为学习或其他问题惩戒学生,往往会被举报处分,更有甚至会出现学生或家长殴打老师的现象。

而且只要学生出事了,担责的一定是老师。家长责怪老师,学校处分老师,处境艰难。

管也不是,不管也不是,于是乎, 不少老师选择“佛系”+“躺平”,只教书不育人。

08

开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

开会是领导管理能力的象征和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宝,他们坚信开会能够解决一切问题,如果还没有解决,那就再开一个。

因而领导们坚信:当学生成绩下降了,领导照着稿子读读数据,做着千篇一律的总结,然后再大声骂骂老师,成绩就会提高,横扫千军;学生学习状态不佳,请一些教育大师来些心灵鸡汤灌灌,花朵也能长成参天大树;老师抱怨了,开个会诉诉领导的难处,领导也不容易,然后给老师们画个大饼,老师们必然会斗志昂扬,再创奇迹。

于是乎,老师们就有了不少要开的会,不是在开会,就是在开会的路上。百试不爽的套路,依旧横行在校园的各个角落,成为不少领导管理的终极武器。

至于真实效果如何,领导们倒不是很在意,毕竟我努力过,开会过,有记录为证,剩余的事就是老师的事,反正我就是要成绩,达不到就扣分扣钱。

09

中小学校男教师比例逐年下降

去年,《光明日报》刊文称,根据教育部数据,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男性教师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。2020年小学、初中、高中专任教师中,男教师占比分别为28.83%、41.19%、44.37%,相较于2015年分别下降了7.44个、5.3个、4.29个百分点。而且教育阶段越靠前,男教师比例越低。

就拿高中来说,在某些学校眼里,男生竞争力强,但每年新招的老师里面,尤以女性为主,甚至连一个男老师都没有。这还是高中,想必初中、小学和幼儿园情况会更加窘迫。

按说,教师属于事业编制,旱涝保收,为人们口中的铁饭碗,并且在同等条件下,招聘学校会优先招聘男老师的前提下,为何教师行业对男生的吸引力会减少。

在我看来,最主要的原因是待遇问题,工资太低,不足以养家糊口;其次在于本职工作高压,形式主义严重,非教学工作过多;最后教师职业成长空间有限,职业缺乏挑战性。

然而, 男教师的出走和缺位,必然会对学生性格养成造成一定影响,不利于学生建立性别意识,尤其是男生缺乏阳刚之气,独立意识差,变得越来越娘,反而不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。

10

人人都是“教育专家”

互联网时代,教育门槛最低,人人都能够随意指点,评价老师的教育方式和理念,以至于因为不认同教师教育理念,动不动投诉老师和学校的现象,在各地各校已经很常见, 甚至出现一些家长专门跑到学校教老师如何管理学生。

彷佛除了老师之外,人人都成了“教育专家”,于是乎,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和育儿方法,并得到不少家长的认同。

即使是一些新手爸妈,遇到育儿问题的时候,去网上一搜,出现各种各种的应对方法,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。倘若再读几本书、听几场讲座、处理几起育儿难题,被人成为“老师”,很容易自封为“教育专家”。

一旦学校或老师的教育理念与自己不同时,往往借以家长的身份干预学校的教育行为。当家长盲目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评价,或者对老师的工作随意指责和干涉时,校长疲于应付投诉,老师则趋利避害、避重就轻地去工作,孩子的教育从何谈起?

存在未必合理,更关键的是找到问题的根源,对症下药,才能更好地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。

来源|晨阅浮一白

作者|浮生若暖

延伸阅读:

郑强:心疼中小学老师,应该留些东西给大学老师

为什么中国式家长的焦虑毫无意义?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

教育怪现象:老师集体不打不骂不评职称!“佛系老师”的大量涌现让家长不淡定了

内卷,是一场全社会的无声悲哀!

大部分孩子的问题,都源于12岁之前父母做错了这件事……

人民日报列出优秀父母的9条标准!家长对照看看,你做到没?

痛心!又有一位教师倒在岗位上,年仅41岁:请先对得起自己,再对得起“良心”!

魏书生:教育孩子最省力的办法(建议老师转给家长收藏)

成尚荣:上有灵魂的课,办有灵魂的学校,做有灵魂的人

高考进入倒计时!这些考前调节的“小妙招”记得告诉孩子

一位经历了孩子高考的家长给你14条建议(每条都切中要害)

改变教育,从这里开始——校长传媒(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

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

分享“教师卓越发展智慧”与“学生健康成长方案”

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

投稿邮箱:

xiaozhangchuanmei@qq.com

标签: